赞绝对 写上楹 求下联 共愉悦

2025-03-26bj03
导读今日野外垂钓归家,已经午后逾两点钟。饭后,笔者急忙打开电脑,收看一部原本就深感无聊至极的电视连续剧,借以消磨这难熬的暮年余光。可是看了约10分钟,笔者就觉得疲惫...

今日野外垂钓归家,已经午后逾两点钟。饭后,笔者急忙打开电脑,收看一部原本就深感无聊至极的电视连续剧,借以消磨这难熬的暮年余光。

可是看了约10分钟,笔者就觉得疲惫不堪。因室内开着暖气,便闭上双眼昏昏入睡。

待到一觉醒来,已近傍晚时分。笔者关掉那无聊至极的电视连续剧,打开微信,欣见现居贵阳颐养天年的仁兄、化学专家蒋秀波发来的微信如下。

有人出上联&“莫言路遥余秋雨&”,此联一出,很多人都开始动起了脑筋。但是由于这副对联意境深远,又有着几层含义,下联的确很难对,难倒了众多才子。但是自古高手在民间,有一网友就对出了精彩的下联,堪称千古绝对。

首先来看这副上联的难点在哪里。这副上联里面有三个人名,分别是莫言、路遥和余秋雨,而且这三位都是目前知名度很高的大作家。上联的巧妙之处是把这三位作家的名字串联在一起,组成了一个意境,意思是:不要去说路途遥远遇到绵绵的秋雨。其中的&“余&”是个谐音字,通&“遇&”,一语双关,给整体的对联加了难度。

看到这副对联的意境,很容易联想到苏轼的《定风波》中的一句话,&“竹杖芒鞋轻胜马,谁怕?一蓑烟雨任平生&”,和此上联有着异曲同工之妙。如果想要对出下联,首先下联中要暗含三个人名,而且要有一语双关的含义,最后还要有意境,三者缺一不可,还是十分不容易应对的。

但是有的网友的确很厉害,对出了一个下联,堪称是千古绝对,那就是&“可染悲鸿林风眠&”。这副下联里面有三个人物:可染就是李可染,是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,代表作《漓江胜境图》;悲鸿指的就是徐悲鸿,曾画了一幅《八骏图》名扬天下,也是我国著名的画家;最后一位是林风眠,曾经是中国美术学院的首任院长,绘画作品有《江畔》、《仕女》和《春晴》等等。

而且下联意境也很深远,上联的&“莫言&”和下联的&“可染&”相对,&“路遥&”对应&“悲鸿&”,最后的一个&“林&”字还是一语双关,可以读成&“临&”字,整个下联连起来读,有一种暴雨倾盆而泰然自若,心静如水的感觉。面对困难和逆境,怡然自得,不慌张不忙乱,充满了大无畏的精神。而且上联是三位作家,下联对三位画家,对仗严谨,不得不惊叹这位网友的才华。

再回头读此联,似乎下联比上联在意境上更胜一筹,如此佳对,堪称经典,细细品读,越来越有味道。

**************

读罢上联&“莫言路遥余秋雨&”和下联&“可染悲鸿林风眠&”,笔者肃然起敬,便立即回复微信道:&“的确是一绝对!但一定还有另外三个名人之名,可以组成另一绝对。&”

于是,老顽童笔者开始搜索枯肠、脑海探底;几经周折,邯郸学步,竟也冒昧地将狗尾续貂一拙劣之上联放置于下,权当是笔者在江头卖水,在关公门前耍大刀吧。当然,也旨在抛砖引玉,盼有民间高手出一下联接龙,用于悦人悦己,何乐而不为哉!

原文上下联

上联:莫言路遥余秋雨

下联:可染悲鸿林风眠

笔者写的接龙上联是:

上联:散之米芾谢无量

解析如下。

1。散之,即近代书法十家之一者林散之;2.米芾,即古代书法十八家之一者;3.谢无量,即近代书法十家之一者。

查阅词典可知:

1.散之,可指为&“分散&”&“分给&”&“散发&”&“零散&”等意思;2.米芾,其&“芾&”字的同音为&“布&”;3.谢无量,其&“谢&”字,不言而喻是指&“感谢、道谢、致谢&”等意思,而&“无量&”则可借喻佛教语中的&“无量寿佛&”,亦为&“阿弥陀佛&”的译名。

笔者现将上述解析之本意串联起来,实则应为:乐善好施之人,把&“米和布&”,&“散之于贫困者免遭饥寒之苦,那么受施者或会用感恩之心,双手合一地向乐善好施之人道一句佛语&“无量寿佛,阿弥陀佛&”。

【附】三位名人及其书法作品

赞绝对 写上楹 求下联 共愉悦

林散之(1898-1989):出生于江苏南京。诗人、书画家,尤擅草书。

赞绝对 写上楹 求下联 共愉悦

米芾(1051-1107):湖北襄阳人。北宋书法家、画家、书画理论家。

赞绝对 写上楹 求下联 共愉悦

谢无量(1884-1964):四川乐至人。近代著名学者、诗人、书法家。

赞绝对 写上楹 求下联 共愉悦
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tlsf.cn/meiwen/54636.html

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