万神殿的“月亮”

2025-05-08bj03
导读这是第二次跨入罗马城的万神殿,去年来过今又来,只是想再看一看万神殿的&“月亮&”。一踏进万神殿的大门,你的目光就会被它牵引,不由自主地仰...
这是第二次跨入罗马城的万神殿,去年来过今又来,只是想再看一看万神殿的&“月亮&”。一踏进万神殿的大门,你的目光就会被它牵引,不由自主地仰面朝屋顶观看:在这座圆柱体宫殿的穹顶之上,居然开了一个直径为8.9米的圆洞!阳光从那圆洞透射进来,有如皓月当空,又如天之探照灯,将无一窗户的幽暗的圆柱宫殿室内照得通明透亮!欣喜惊叹之余,不由心生疑惑:下雨天不会漏雨下来吗?低头细察,果真见洞口下的地上有水迹,但不多,据说室内地面上有相应的排水设施。穹顶&“圆洞&”,有点类似中国老屋里的天井,站在屋里抬头可见天,只不过万神殿的&“天&”不是方的,而是圆圆的像一轮明月,它让你眼前一亮心中惊喜,瞬间享受到白日里融融的月光,情不自禁地想起中国的&“天人合一&”来。那么,万神殿的&“月亮&”,融合的是什么呢?始建于公元前27&—25年的万神殿,由罗马首任皇帝屋大维的女婿阿戈利巴建造,以供奉奥林匹亚山上诸神。但公元80年的一场雷电火灾,让它仅剩一处矗立16根花岗岩石柱的长廊。公元120&—124年重建万神殿,具有希腊风格的石柱长廊被作为门廊,而后面是具有罗马风格的圆柱体的殿堂,罗马城建筑混搭艺术可见一斑。重建的万神殿依旧制,供奉罗马所有的神袛。高大的圆柱殿堂高43.3米,直径亦为43.3米,与小巧的直径仅几米的穹顶圆洞相得益彰,给人站立地球之上仰望月亮的神秘感觉。按照当时罗马人的观念,穹顶象征天宇,而穹顶圆洞,不仅用于建筑物内部的采光,更是地面上的人与所祭祀的天上诸神进行沟通交流的通道,使得处于只有一扇门的万神殿中的人们,抬头便见天光,在明与暗的对比下,一种宗教的神秘感油然而生。如此看来,万神殿的&“月亮&”,就象征人的世界和神的世界的关联与沟通吧!万神殿是古罗马建筑艺术的杰作,曾被米开朗基罗称赞为&“非人为的天使杰作&”。这不由得让人想起与米开朗基罗同为&“文艺复兴三杰&”的最年轻的、才华横溢然而仅37岁即去世的拉斐尔。与同为&“三杰&”的另两位志趣广泛的前辈不同,拉斐尔专事绘画,他吸收两位前辈的艺术精髓,融化为自己温厚成熟的艺术风格,后来被人称为&“画圣&”。他27岁时就创作了有如交响乐般气势磅礴的著名壁画《雅典学院》,万神殿的厅堂里,就收藏有他创作的&“小天使&”。到文艺复兴时期,为供奉古罗马众神而建立的万神殿,变成了艺术家的墓地,拉斐尔和许多著名的艺术家,都长眠在此地。&“星辰是逝去的诗人们的灵魂&”,梵高如是说。那么,万神殿穹顶的&“月亮&”,不就是那永恒的艺术精灵与世长存的象征吗?来到此地的人们,是否只要抬头望&“月&”,敞开心扉,便会像周庄梦蝶那样,栩栩然如蝶呢?万神殿圆柱形的殿堂里,走动着川流不息的人群,面孔不同,肤色各异,有白、黑、褐、黄;衣服式样也各异,西装革履、吊带筒裙,各国服饰,五彩缤纷,在穹顶&“月亮&”的光照下,真如转动的&“万花筒&”,与时俱&“转&”!在这缓缓转动的人流&“万花筒&”中,热情大方的同伴友清女士,高兴地邀请到人流中的两位金发碧眼美女与她合影,我帮她们按下了&“快门&”。欣喜之间,我也请另一外国游客帮忙拍摄了我俩与那两位异邦女郎的合影。我清楚地记得,接过手机一看:四张两种不同肤色的笑脸如花绽放!我要用现代汉语谱写出新的&“阳关三叠&”:西出阳关有友人。在中国古诗词中,常以天眼指月亮,如王国维的&“试上高峰窥皓月,偶开天眼觑红尘&”,就将&“皓月&”比作&“天眼&”。与王国维词中的&“偶开天眼&”不同的是,穹顶&“月亮&”是&“恒开天眼&”,如此看来,万神殿的&“月亮&”,不正是&“人与人&”&“人与自然&”和谐相处的象征吗?祈盼穹顶&“月亮&”这只&“恒开天眼&”,能永照和平相处的人类!但愿整个地球、全世界也像一个美丽的&“万花筒&”那样,和平地温馨地转动。回望万神殿穹顶的&“月亮&”,它射出的圆柱&“月光&”,宛如童话中的&“月亮梯&”一样,将&“人的世界&”与&“神的世界&”沟通连接,让人间的&“艺术精灵&”与天上的&“星辰&”融合自在,令&“人与人&”&“人与自然&”和谐相处。我也终于明白,万神殿穹顶&“圆洞&”为何要敞开,为何要让天光射进来、要让风雨洒进来!
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tlsf.cn/meiwen/58493.html

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