嗨呀,我以为世界有好大,原来就是电脑盒子那么大。世界竟然来到我的家里!我可以遨游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了!
其实,世界有多大,电脑也是有多大的。不信你试试看,你在电脑里遨游了半天,还是没有走多远。电脑虽小,那可是山连山,山叠山,山上有山,山外有山的哟!那可是水连水,水重水,水里有水,水外有水的哟!你走进去,似乎不大一会,但不知不觉,几十分钟过去了,几个小时过去了。啊,一看,只不过走了数里或数十里。
其实,世界上有的,电脑里也基本都有。听的,看的,玩的,白的,红的,天上的,地下的,过去的,现在的,天空的,海洋的,欢乐的,悲伤的,哪一样没有。只有一样没有,什么?吃的!不过,电脑里有饱肚皮的东西,半天一天你都是不感到饿的。
看来,我们这些相对的无产者也有机会周游列国了,那些达官贵人们花大把大把的银子,该不该去的都蜂拥而去,如到南洋去,到西欧去,到世界霸王美国那里去。有的人是为政府办事而去,但更多的人是去旅游观光。这些人去游一趟,一人至少也要数万人民币。在电脑里去游一次这些地方,只需乘一次本城市三轮车的车费。这难道不是人间快事,是网络给无产者来的好处哟。有人会说,又是一个阿Q!是的,阿Q怎么会死呢?如果阿Q死了,或许,我们大家都不存在了。阿Q不仅仅是我的魂,也是许许多多人的魂呀!
不啰嗦了,现在说说网上阅读吧。网上的文学名著,中国的外国的有,古代的现代的也有。历史的,政治的,法律的,经济的都有。高雅的,卑俗的都有。你喜欢读什么就有什么你读。
开卷肯定是有益的,有时竟发现了类似山珍海味的东西,例如有一首词,你说她美不美?我看极极的美。不信你读:
长亭外,古道边,芳草碧连天。晚风拂柳笛声残,夕阳山外山。
&…&…
这是谁的妙词?原来是大名鼎鼎的大佛学家李叔同的,题目叫《送别》。这伤感别离氛围里的古朴,苍凉,幽远的意境俘获了我的心神。于是,我一边感叹,一边怡悦的摇头晃脑,一边将鼠标指向收藏,口中念念有词:将她保存下来呀保存下来!然后又复制,打印出来,反复吟诵,直至随口而歌。
最近,在网易文化论坛里,由人民文学对海子诗歌的评奖引发了一场就诗歌的&"生气&"和&"死气&"的问题争论,一方认为,海子的诗属于&"死气&",对当代诗坛柔婉之风的形成影响很大,是不祥之兆。另一方认为,&"哀伤&"为何不可?人们想&"哀伤&"就让他&"哀伤&"!我是参与主张&"生气&"一方的辩手,和对方来了好几个回合,下面的几段话是我的某些观点:
从哲学层面看,&"生&"和&"死&"同样是美丽的,但,是自然之&"生&"才美丽,是自然之&"死&"才美丽。殊不知:自然之&"生&"易,自然之&"死&"难!特别是许多无辜者,在不该死的时候死了,故非自然之死易!由此权定:&"生&"难&"死&"易!是以诗歌应颂生!
个人哀伤不是孤立的,人是社会的人,人不可能和时代截然分开,甚至有许多家庭悲剧也与社会有联系。李清照的词看似抒发个人情怀,实际上折射了当时的社会之象。
我们说&"哀&",是指的&"风气&",不是指诗歌作者的具体创作。总的观点是主张百花齐放,百家争鸣。 诗坛应该是多种&"风气&",不应该是一种&"风气&".
个人的创作也不应只是一种&"味道&",要有多种&"味道&",李清照虽以&"哀&"为主,但也有&"生当做人杰,死亦为鬼雄&"和&"九万里风鹏正举&"等&"壮句&".杜甫在&"艰难苦恨繁霜鬓&"时,尚有&"无边落木萧萧下,不尽长江滚滚来&"的&"壮句&".
从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特点看,阴柔有余,阳刚不足,与西方文化精神正好相反。哀伤过度会更加柔弱。故鲁迅先生说:&"哀其不幸,怒其不争&",正谓此也。这种文化精神不改造,永远都会被动挨打的!
在网上阅读还是一种乐趣。比如读我上面说的双方辩论的文章,随读随发感慨。有的辩手被对方激怒,由论理转入论&"武&",说出许许多多的臭话、脏话,实在不堪入耳,有时又令人可笑得喷饭。一边窃窃地笑,一边手在键盘上飞动,打字回话或发言。在网易上阅读诗歌还有另外一层乐趣,那是一块诗歌自由的土地,那是一片诗歌的春天,哦,不,那是诗歌的一年四季,有叽叽鸟鸣,碧绿芳草;有炎炎烈日,海洋澎湃;有秋夜明月,丹桂溢香;有北风长啸,冰雪朗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