鼓楼春秋

2025-06-01bj03
导读上世纪五十年代,我在鄂城县第二中学读书的时候,每逢星期天,同学们三五成群前往鼓楼玩耍,有时老师也带领我们跳舞唱歌、拉胡琴、吹口琴,谈天说地。当时的鼓楼居高临下,...

上世纪五十年代,我在鄂城县第二中学读书的时候,每逢星期天,同学们三五成群前往鼓楼玩耍,有时老师也带领我们跳舞唱歌、拉胡琴、吹口琴,谈天说地。当时的鼓楼居高临下,在鼓楼上可以看清吴王古城的房屋。

据《鄂州市志》记载:&"庾亮楼(古楼),建于三国至明清时代。&"鄂城话的方言&"古&"&"鼓&"一音。其实这座楼还有&"南楼&"&"端门&"&"谯楼&"&"玩月楼&"和&"庾公楼&"等称谓。就仅仅一个楼名而言,&"南楼&"&"端门&"因其方位而得名,&"谯楼&"&"鼓楼&"是因其楼上设报更之鼓而得名,民间还有此鼓兼有战时指挥之功能的说法。

同学们登上鼓楼,就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,唱起古武昌的儿歌:&"一鼓楼,二宝塔,三眼桥,四眼井,五家巷,六大坊,七星塘,八卦石,九曲亭,十字街。&"大家笑容满面,神采飞扬。春暖花开的季节,同学们在鼓楼上面朝朝阳,蹦蹦跳、哈哈笑,哈哈笑、蹦蹦跳,成长出别样的风采。

只要有孩子们在鼓楼上玩耍,鼓楼也似乎变得姹紫嫣红,年轻漂亮。有一年中秋之夜,老师、家长、同学和名字叫&"桂花&"的少女们在鼓楼上欢聚一堂,吃桂花月饼、品桂花酒,并高声唱道:&"香引嫦娥下九天,桂花牵手比容颜,远方来客团圆宴,月亮怎知月饼甜。&"鼓楼上的欢歌笑语,逗得月亮也笑圆了脸。

历代文人雅士登楼眺望、饮酒赋咏,使鼓楼千古风流,成为文化天堂。鼓楼还上演了晋、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等各朝代名家的好戏,原鄂城京剧团好似鼓楼派生的文化产物,是吴都的文化特色。我们小时候,就爱看鄂城的京戏,对京胡的声音也情有独钟。

鼓楼具有深远的影响,孙权&"以武而昌&"四个字的文化基因,从某种意义上说,推动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。从三国到辛亥革命,从孙权到孙中山、彭楚藩、吴兆麟等,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,代代志士仁人都按照&"以武而昌&"&"革命尚未成功,同志仍须努力&"&"枪杆子里出政权&"等革命道理开展武装斗争,一步一步地从失败走向胜利,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,使中国社会由枪林弹雨走向和平幸福,由贫穷走向富强,由落后走向先进。在不久的将来,吴都大地将成为航空大都市,实现世界文明的大交流,我们鄂州人将豪情满怀,奔向未来!
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tlsf.cn/meiwen/60855.html

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