煮静悟道

2025-06-02bj03
导读自从选择了煮静悟道生活方式,就没那么容易迷失自我,这也是自己为写作设下的一种坎,就像儿时看&“西游记&”时,看到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途...

自从选择了煮静悟道生活方式,就没那么容易迷失自我,这也是自己为写作设下的一种坎,就像儿时看&“西游记&”时,看到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途中,每到一处,只见唐僧就拿出一个随身携带的钵盂挨家挨户化斋。当时作为小观众的我,一看到这个情节,我就瞎操心地想着,这唐僧咋那么笨,简直笨的要命,就知道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的化斋,咋不叫大徒弟孙悟空拿出七十二变看家本领,那俺老孙摇身一变,一桌丰盛的美食不就出来了,还搞得那么辛苦干嘛呢?特别是二师兄总是一副吃不饱的样子,喜欢呼噜呼噜地打着瞌睡,想必在梦里都想美食呢。那时的我,想到深入时,巴不得这个情节快点跳过去,省得让人产生坏心情。

然而,直到现在才明白,不是唐僧有多笨,而是那时的自己,说有多笨就有多笨,是一种羽毛未丰的自作聪明。因为唐僧不是在化斋,而是在修一种像老子所说的&“道&”,&“道可道,非常道。名可名,非常名,无名,天地之始,有名,万物之母&”。只可惜学习老子的&“道&”难于上青天,甚至是一知半解,只能做一种感悟而已。

关于唐僧化斋事迹,简单点说,如果可以用&“变术&“替代化斋的话,那唐僧身边不是有如来佛,太上老君,观世音菩萨等众多菩萨吗&…&…当我恍然大悟时,深刻地意识到有一种&“写作可能也叫唐僧化斋,亦作道,可想必经之路,必须&“九九八十一难,缺少一难,都不能完成老天爷设置好的,给这颗煮静悟道的灵魂,一种身不由己,而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般的使命&”。 近来在煮静悟道的时间里感受颇多,一个人的精神丰盈,灵魂才显得高贵。

从煮静悟道中学会了一条&"断舍离&”生存法则,扔掉了家里很多无用之物,在精神世界里删除了跟自己观念相冲的俗,摒弃了很多无明烦恼。这到底是为了给心灵减轻负担,还是想送走不知拿什么名义去面对的遗憾?还是在这个万物生发的季节里,突然明白有一种纠结,所谓的&“来&”,也许只是为一种面子在喊话,因为不知是去云里,还是去雾里,或是去梦里?
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tlsf.cn/meiwen/60942.html

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

下一篇: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