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楼,大厦,车流,人海!忙,大家都在忙。忙到忘记了忧伤,忘记了故乡,忘记了朋友,忘记了爹娘。你问我为何而忙?我也不知道,大家都在忙,所以我也不能闲着。
我曾经很&“闲&”,闲到竟然写出不少忧伤的文字。而忧伤在这个年代是可耻的。这年头流行的是激情,热情,一夜情。如果是夜夜孤独且忧伤,那就是不折不扣的另类。
说起忧伤。我首先想到的是诗人。说起诗人,我不得不想起海子--那个长眠于钢轨下的忧伤灵魂。他的忧伤至今还在很多诗友们心底收藏。&“当我没有希望坐在一束麦子上回家/请整理好我那凌乱的骨头/放入一个小木柜。带回它/象带回你们富裕的嫁妆/但是,不要告诉我/扶着木头,正在干草上晾衣的/母亲。&”据说这是海子最后的作品。我不确定是不是真的。但从诗里我们都能嗅到死亡的气息。忧伤成就了一位不朽的诗人,但同时也夺去了他的生命。
我曾经深深沉迷于这种忧伤,就象我至今还沉迷于烟草的味道。苦,却总也离不开。那时陪伴我的是一些忧伤的旋律,忧伤的文字和苦涩的烟草味道。有段时间我甚至认为自己是半个诗人了,过着象诗人一样忧伤的生活。但我终未能成为诗人,因为我没有海子般的勇气去面对忧伤和死亡。我最终还是做了懦夫,学会了逃避、学会了伪装、学会了假装坚强。
我不知道车流人海中,有多少人是真的坚强。但我知道很多人已不记得什么是忧伤。因为大家都太忙了,忙到跟家人,跟朋友通个电话都要&“抽时间&”。&“抽时间&”,这三个字现在几乎成了我的口头禅。应该说几乎成了所有人的口头禅。但如果真的问起在忙些什么,大多的回答又会是&“瞎忙&”。聊天喝茶算是忙、吃饭喝酒算是忙、通宵麻将也是忙。忙个天昏地暗,忙个天荒地老。如果有人回答&“忙着忧伤&”。估计会被一大堆人鄙视。又有多少人想过,流传至今的文学作品,几乎都源于&“忧伤&”。&“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&”,屈原的仰天长叹是忧伤;&“感时花溅泪,恨别鸟惊心&”,杜甫的潸然泪下是忧伤。&“三杯两盏淡酒,怎敌他晚来风急&”,李清照的凄凉身世是忧伤。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。为什么现代文学史上没有这样的传世佳句?我想是因为少了&“忧伤&”。
油盐酱醋,如果每天都只是吃着同一种味道。那生活将变得索然无味。就象如果生活中没有了一点&“忧伤&”,也会变得苍白。夜夜笙歌的日子,只会让人变得越来越麻木。忧伤应该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色彩。为爱情而忧伤源于深情;为失去而忧伤源于珍惜;为他人的不幸而忧伤源于关爱。无论哪一种忧伤,都源于我们深深的情感。而忧伤过后的觉悟,又将成为生活中不可多得的财富。
忧伤象是在鱼大肉后的一杯清茶;忧伤象是疲倦时的一杯苦咖啡;忧伤象是孤独时的一支烟。虽然苦,却有着不可替代的迷人味道。我们不需要沉迷于忧伤,但忧伤一回又何妨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