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竹明志

2025-06-20bj03
导读竹象征君子之道。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爱竹成癖,每到一个地方居住,哪怕是暂时的,都会叫人在宅旁种下青青翠竹,有人问他:&“暂住何须尔?&&r...

竹象征君子之道。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爱竹成癖,每到一个地方居住,哪怕是暂时的,都会叫人在宅旁种下青青翠竹,有人问他:&“暂住何须尔?&”他则指着刚种下的竹子回答:&“何可一日无此君?&”后来王徽之因此被称为 &“竹君&”。

竹彰显气节,虽不粗壮,但却正直,坚韧挺拔。&“竹林七贤&”是魏晋时期出了名的文人学士,他们七人,或主张老庄之学,或柔老庄以儒术,或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,但无论观点如何,他们都是生活上不拘礼法,清净睿智之士,七人常常聚集在当时的山阳县一片竹林之下,他们肆意酣畅,对酒当歌,促膝长谈,流连忘返。

竹的空心,象征了纯洁与虚心。唐开元二十五年,李白到山东,与孔巢文、韩准、裴政、张叔明、陶沔交友,世人称为&“竹溪六逸&”。他们隐居山竹之中,酣歌纵酒,颇得世人仰慕。他们寄情于山水林泉,柴门蓬户,兰葱参差,妙辩玄宗,尤精庄老。

与他们同时代的&“诗圣&”杜甫也是一位好竹之君,写过众多咏竹的诗句,如在《客堂》诗中他写道:&“平生栖居地,必种数杆竹。雨洗娟娟净,风吹细细香。但令无剪伐,会见拂云长。&”三言两语,写尽竹的挺拔清雅之貌。

柳宗元被贬谪永州时,心情本来是万分低落的,但正是永州那些潇洒挺拔、幽幽翠翠的绿竹,用清雅亮节抚平了柳宗元的心灵创伤,启发了他的文思。他在《永州八记》中多次以竹自喻。

苏东坡在炎炎夏日,&“暂借藤床和瓦枕,莫教辜负竹风凉&”。秋天,他尽情领略 &“束束帘外竹,浏浏竹间雨&”的意境。苏东坡诗:&“宁可食无肉,不可居无竹。无肉令人瘦,无竹令人俗。人瘦尚可肥,士俗不可医。旁人笑此言,似高还似痴。若对此君仍大嚼,世间那有扬州鹤?&”那一句&“竹外桃花三两枝,春江水暖鸭先知&”更是流传千古。

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,一生酷爱画竹、写竹,竹在这位&“难得糊涂&”的画家心中&“一枝一叶总关情&”。他画的竹子,神秀挺拔、疏淡飘逸,别具一格。郑板桥在自己两间寒房的南面种满了许多竹子,没事之时就凝视着那些竹子细心观察,渐渐这些竹子从入眼到入心,提笔一挥,朗朗青竹跃然纸上:&“我有胸中十万竿,一时飞作淋漓墨。为凤为龙上九天,染遍云霞看新绿。&”&“咬定青山不放松,立根原在破岩中。千磨万击还坚劲,任尔东西南北风。&”&“一节复一节,千枝攒万叶。我自不开花,免撩蜂与蝶。&”

蒲松龄亦爱竹如命,他植竹于院内,朝夕与之相伴,他在《斗室》诗中吟道:&“短榻信抽引睡书,日上南窗竹影碧。&”他的窗下,白日翠竹摇曳,晚上月撒清辉,窗上还印着斑驳婆娑的树影。这是蒲松龄颇感惬意的地方,他在毕氏隐园赞竹如此:&“尤爱此君好,搔搔缘拂天,子猷时一至,尤喜主人贤。&”

竹让文人赞颂的是那虚怀若谷、凌风傲霜的气节。陈毅元帅这样赞竹:&“雪压竹头低,低下欲沾泥。一轮红日起,依旧与天齐。&”竹以它强大的生命力展示了中华民族宁死不屈、顽强拼搏的光辉形象。作家管桦以画竹而著称,他曾为周总理事迹展览馆画巨幅青竹,并题诗云:&“根扎千尺土,叶上苍梧云,平生尽红日,萧萧金右声。&”

中国人依竹而居,杖竹而行,几千年来与竹朝夕相处,风雨沧桑,自然养成了竹的文化精神;竹的挺拔洒脱、正直清高、清秀俊逸,也是中国文人的人格追求。
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tlsf.cn/meiwen/62751.html

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

上一篇:旧时代妇女

下一篇: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