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何小音
“小音,我到江西了!”一位多年没联系的网友突然给我发微信。
消息来的有些突然,我惊讶的同时心里感觉特别开心,紧接着我把共享位置发给她,问...
那些年,那些人,那些事
文/何小音
“小音,我到江西了!”一位多年没联系的网友突然给我发微信。
消息来的有些突然,我惊讶的同时心里感觉特别开心,紧接着我把共享位置发给她,问她具体到哪儿了?”
她不慌不忙回复我一个笑的表情,“我在飞机上,经过你在的城市,所以和你打声招呼。”
看到这样的回复,紧张又满心期待的我一下泄了气,“那下次来了,一定告诉我。”
“好,下次有机会,一定去找你!”
多少年过去,简单的几句对话,时间仿佛还在昨日……
她叫静秋,网名子秋,是我为数不多的网友中的一个。她漂亮,温柔,善解人意,有着南方人的温婉,又有着北方人的豪气,她与人交谈总是特别的风趣和幽默,知性这个词语用在她身上真正再合适不过了。
我和子秋是在网上认识的,我们最初相识的地方是在51群组的一品飘逸。那时,我的网名不叫小音。
在51论坛上,我加入过很多群组,注册过很多名字,小音这个名字只是我众多网名中的一个。
在遇到子秋之前,我在论坛上的第一个网名是荷风送香,其次是余音袅袅、鱼在天上飞、落霞醉秋、蝶衣漫舞。看到自己用过这么多网名,连我自己都凌乱了,最后,我认真给自己取了个简单的名字“何小音”,子秋偏偏就只记住了小音这个名字。
51论坛在的时候,我几乎天天上网,天天逛论坛,现在回想,真不知当初哪来的自信,写得几首让人看不懂的狗屁诗文,就无知无畏,敢在浩瀚的文学论坛上横冲直撞。
我喜欢文学,却不是作家,和那些网络写手相比,我只是一个在文字里挣扎却又不舍得放弃的小白。
写作,不是我的强项,在接触网络文学之前,我真正的职业是一名摄影师,传统胶片的那种,再后来是数码,但我想这些是不会有人知道的,因为,我是不会随便说出去的,除非你认认真真读到了这里,而且还不觉得无聊。
记得2012年,我的第一个作品是古诗词,接着2013年学写诗歌,多年之后才又学的散文。
在论坛上,荷风送香是我的惯用名,我常用这个名字与网友学习交流。在群组的时候,子秋常常来支持我,给我评论、留言,她的支持和鼓励在当时给了我不少信心和底气。她叫我小音,我听着特别亲切,我有时甜甜喊她一声秋姐,因为她的知性让我觉得她是个值得信赖的人。
子秋总是特别的繁忙,不是出差就是在出差的路上,不过还好,她很喜欢上网,我们经常能在网上遇见。
除了子秋、社长冰心、我的师傅、无痕、悠悠、梨花、心语、琼台月影、傲雪、梦里影子、天御……还有一些已记不得名字的朋友。他们均来自五湖四海,从事着各种职业,我们因相同的兴趣爱好相识,建立了深厚的友谊。
那些年,我忙着摄影的工作,上网时间很难固定,他们就经常给我留言,我得了空便一一回复他们,虽然,大家在网络相识未曾见过面,但那份真诚的关怀和感动是真实的。只是那时候的我,为人处世太过于小心,闹出了不少误会。
我看重友情,觉得“它”比爱情要更长久,所以,那些品行不端,不友好的人我通通回避。
逛论坛的那些年,真真正正的朋友,他们教会了我许多,不光古诗词,在诗歌方面也有所进步,散文则次之。
细数那些悠悠岁月,十年了,原来的他们早已不在网络,而我一直在努力坚持练习写作,只是没有了他们,我无法再往前进步。
那些年,我和他(她)们,他(她)们又和他(她)们,我们彼此相识,又不完全相识。网络,就像一个流浪者驿站,有的人来,有的人走,有的人来了又走。
有时,我会想,干脆放弃吧!一个人,一支笔,怎么也写不出天长地久。有时又想,人一定要趁着年轻记忆力强的时候,多记录一些和自己有关的人和事,这样余生才不会那么乏味。
多少年过去,往事历历在目,却已回不到遥远的曾经。
一波又一波的人走进网络,一波又一波的人离开,流浪者驿站,不知要经历多少的分分合合,云一样深的网海,不知要淹没多少离散的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