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寄同窗情

2023-11-09bj03
导读 秋风像夕阳下一抹红韵,将山川万物涂抹尽了够。于是乎高梁红了,山楂红了,石榴红了,大枣红了,枫叶红了……其实红了的不止这些,有少儿玩皮带汗的天真,有少女柔情娇羞的忸捏,老妪驼...


秋风像夕阳下一抹红韵,将山川万物涂抹尽了够。于是乎高梁红了,山楂红了,石榴红了,大枣红了,枫叶红了……其实红了的不止这些,有少儿玩皮带汗的天真,有少女柔情娇羞的忸捏,老妪驼背倚门盼归的蹒跚,还有老农黑红的脸庞,憨厚的微笑,及夹杂在心绪中许多美好的粉红色的回忆……
有人赞美秋韵如诗,诗韵是流淌在心间的旋律。有人言道,诗人眼中的美景在秋天。
“清溪流过碧山头,空中澄鲜一色秋。隔断红尘三十里,白云红叶两悠悠。”是啊!秋风吹得枫叶又红了。红了秋色,醉了人心,更醉了千百游子埋藏在心底的秋天地思念……
秋天是收获的季节,更是诗兴勃发的季节。秋风轻拂,秋阳斜照,林间落叶缤纷,枝头上分明摇曳着诗的韵脚。借大地为稿纸,邀秋风来填词。遍地的秋叶、秋实争拥着填充这抒情感怀的诗行。“碧云天,黄叶地”、“结子清莲香自偎,满地娇色夕阳颓。拂风秋叶叹秋近,映水残荷思夏徊。倩影千枝渐逝去,横塘几笔逐成瑰。苍凉渔曲知人意,只把乡情付旧醅”。“只把乡情付旧醅”,不是吗?何人不是把满满的思乡之情溶在旧醅里,举杯遥向故里默然常叹……
秋天里,天空澄明洁净,天高云淡。远眺层林尽染,近观丹枫如火。耳听秋虫鸣叽,北雁飞南。置身此中,融入秋色,内心里自然会流淌起咏秋的浓浓诗韵。不知欧阳修在《秋声赋》里,因何如此贬低秋天。在其眼中,似乎秋天只有“其色惨”,其意萧条,山川寂寥之凄凉景象。还有那宋代作词的高手柳永,更是以一句“多情自古伤离别,更那堪冷落清秋节”,为秋天贴上了伤感、寂寥的标签。
峻青在《秋色赋》里还原了秋的本来面目,他言道:“秋天,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荣的景象;秋天,比春天更富有灿烂绚丽的色彩“。总之,人们赞叹秋天也罢,贬损秋天也罢,怀秋和悲秋都不过是时人此时与彼时心境的一种流露,与秋景秋情也无甚直接关系。你悲罢,喜也罢,秋还是如期而至,翩然而去。人说,境由心生。念由情起。心情好了,眼中尽是秋景美如画,虫鸣鸟叫也是一幅怡人的乐章。
秋韵如诗,如水一般的月光倾洒在大地之上,多像一首波动的诗行。“月上柳梢头,人约黄昏后。举步邀明月,秋色任我游。露湿毛草履,身凉心暖流……”。人们在这个季节里读出了感动,读出了美丽,读出了厚重。真真“天凉好个秋”啊!
秋韵如歌,声声回荡在心房。金秋,犹如一首浑厚、高亢的歌曲回荡在天地之间,从夏末唱到冬初。“万物静观皆自得,四时佳兴与人时”。韩愈说:“以虫鸣秋”,田园交响曲不就是秋虫的“专利”么?田间,径旁,秋虫率先弹奏起迷人的秋之曲。在草丛里,在屋角里,潜藏着的蛐蛐儿、蝈蝈儿憋足了劲儿地鸣叫,忽高忽低,忽长忽短……于是,秋夜在虫鸣声中被拉长了,秋夜才显得格外静谧,还透出几分神秘。
秋韵如书,写红瘦绿消,写秋水流落叶,写人比黄花瘦,写秋实冬藏。季节喻人生百态,书描绘人性的春夏秋冬。近年许多原因未在寄予书页,如今孩子在读大学,渐渐也空闲了下来。时至秋季,犹如人到中年。少了些许嫣然,多了秋的凝重与沉稳。前几日看到老同学们聚会,心底又升起了无边回忆。人都是怀旧的,那些逝去的年华,在心底早已酿就了一池浓酒。此刻,秋风也来助兴。将些许金灿灿、红彤彤的叶片带来眼帘,不由心底也酝酿起了秋色。同学情、故乡情、也在笔下泛滥了起来……
秋韵如梦,绚烂多彩令人醉。几番心醉赏秋去,金叶浓韵入梦来。金秋,是一个如梦似幻的季节,俨然如同醉后“误入荷花深处”的女词人一样,我也移步林间,踏叶寻秋,快意赏秋,心醉而不思归处。倏忽间,眼前竟有些朦胧,似景非景,似梦非梦,若即若离,物我两忘起来了。此情此景,仿佛就是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山水画,那流淌的秋韵仿佛就是那心底早已酿好的美酒,置身其中,“若饮醇醪,不觉自醉”。醉在心头,梦萦金秋。恍惚之间,不觉走进了校园时代。鸡鸣唤醒了沉睡的村舍,踏着晨雾,背着书包,眯着睡眼惺松的双目,匆匆走学校。那久违了的书声琅琅,那晚自习的油灯昏黄,一切历历在目,一切又是那样恍惚亲近………
20231012晚于滕州书
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tlsf.cn/sanwen/1699.html

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