炊烟袅袅,乡思无限

2023-11-09bj03
导读  随着岁月的流逝,很多记忆早已被尘封。只是,从来都不曾忘记乡村的缕缕炊烟。想起炊烟,就联想到那伴随着鸡鸣慢慢升腾的炊烟,有母亲殷殷的目光,有纯朴善良的父老乡亲的渴望,有...


  随着岁月的流逝,很多记忆早已被尘封。只是,从来都不曾忘记乡村的缕缕炊烟。想起炊烟,就联想到那伴随着鸡鸣慢慢升腾的炊烟,有母亲殷殷的目光,有纯朴善良的父老乡亲的渴望,有亲人的呼唤和等待。
  那些散落在大山深处的村庄,山坡上,河道旁。错错落落的砖房、土房、远远望去,像一块块泥疙瘩趴在黑黝黝的土地上。几棵老榆树,杨树凸现村畔,显出一派古朴与苍老。早晨或黄昏,几缕炊烟从村庄的头顶升起。犹如阳光在一丝丝地蒸发,线条由粗而细,色彩由浓而淡,动作由急而柔,向上飘动着,飘落出缠绵的感觉
  每当孩子们看到自家的炊烟袅袅升起时,一种亲切、温暖的感觉便油然而升。那蕴藏着嫩玉米的清香味道。饱含着榆钱叶子的甜美回味,乡间野菜与豆苗的丝丝回香,在炊烟中蒸腾;回家的脚步越发急促。傍晚,夕阳湮红了山村,炊烟缓缓地蠕动着,像是一幅水墨画。乡亲们围坐在一起,纳风乘凉,听着老人讲着古老久远的传说,而那平日里乡邻乡亲间的一些磕磕绊绊随着笑声,渐渐飘散、无踪。在炊烟的拌合下,形成了一种独有的乡村的甜甜的酸酸的生活味儿。
  炊烟给人一种宁静温暖的感觉,不急不徐。那淡灰色的缕缕炊烟在房顶与高大的杨树上缭绕着,你觉不出那是炊烟抑或云彩。每每这时,那些白发苍苍的穿着如炊烟一样颜色的母亲们在灶前忙碌着,蹲下身子往灶膛里续上玉米杆、高粱杆。灶膛中焼着,亮着,把母亲的脸映得红红的,点燃着母亲们的希望。 那熟悉的瓦房,以及村落里传来的狗吠,这一切都在炊烟中软软地浸泡过;炒辣椒的呛人气味,逢年过节淘米蒸豆包,杀猪宰羊那诱人的味儿,以及院子里鸡鸭鹅猪的叫声,随着炊烟缕缕升起,弯弯的,袅娜的,像母亲低垂的睫毛,把一切心事和梦收藏。
  多年后我以游子身份再次走向村庄,当我滞重的脚步叩响在轻风微起的土地上,一股幸福感涌上心头。抬起头,一眼就望见了村庄上空飘动的炊烟。它缓缓地蠕动着,懒洋洋却又无拘无束,慢腾腾却又酣畅淋漓,为村庄厚厚地涂出一片安宁与满足。它是那样熟悉,又是那样陌生。但炊烟无遮无拦地将它温馨的气息扑进我的视线我的嗅觉。我的感受很快融进我的生命,我才发现,“鸟近黄昏必绕树,人当岁暮定思乡”啊。一种对故乡的思念早已饥渴难耐,就像那缕炊烟一样暗暗律动。
  炊烟,是乡村屋顶上朴实的风景,是诗人眼里的一首首情诗,是画家笔下不可抹灭的线条,是游子梦里辗转的思念。在我眼里,轻烟若雾,风情万种。乡村正是因为有了炊烟,才使原本宁静平淡的空间多了一抹色彩,一份动感,一份乡情。那炊烟是一种文化,是一种民俗,是一种亘古不变的传统 。“暧暧远人村,依依墟里烟。”炊烟里的内涵,绝非几句话就能说得清楚。回想无数文人墨客赞颂过的烟笼雾飘,扶摇而上的炊烟图,不禁勾起了我对家乡的无限思念。
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tlsf.cn/sanwen/2003.html

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