厦门之行--武夷山第二天上午

2023-11-09bj03
导读厦门之行--武夷山第二天上午
文、心雨梨花
  上回说到了累困交加,回到住处倒头就睡,再加上我惯用的饥饿疗法,天将亮的的时候,感觉已经恢复了体力,这是听到窗外大雨哗哗的下,还...


厦门之行--武夷山第二天上午

文、心雨梨花
  上回说到了累困交加,回到住处倒头就睡,再加上我惯用的饥饿疗法,天将亮的的时候,感觉已经恢复了体力,这是听到窗外大雨哗哗的下,还时不时传来雷鸣声。天亮了雨也停了,哇真好!一座水洗过的小城,晶莹剔透,仿佛置身于一个童话世界。眺望远山,朦朦胧胧,好像被一条半透明的轻纱帷帐遮挡,烟雨茫茫云雾缭绕,疑是仙境落人间。向着今天的景点出发。
  今天的景点《一线天》:在九曲溪南面的一个幽邃的峡谷里,有一座巍然挺立的巨石,长数百丈,高千仞,名“灵岩”。岩端倾斜而出,覆盖着三个毗邻的岩洞:左为灵岩洞,中为风洞,右为伏羲洞。我们一行人沿着一条小道,缓慢的、小心的行走着,从伏羲洞口进入岩内,岩内漆黑一片,道路越来越窄,说是道路实际上一条很窄的石缝,石缝宽度只有30厘米左右一个人走动都很困难,洞内漆黑一片,走到了深处,抬头仰望,只见岩顶裂开一罅,就像是利斧劈开的一样,间距不满一尺,长约一百多米,从中漏进一线天光,宛如跨空碧虹,这就是令人叹为“鬼斧神工之奇”的一线天。
  关于一线天的由来,传说很多。有的说这是桃花女用绣花针划出的;有的说这是伏羲大神用玉斧劈出来的。但据科学分析则认为,武夷山的红色岩层,是由砂岩、砾岩和页岩交间成层的。岩性比较松脆。在地壳抬升的过程中,岩层由于受到不均匀的应压力的影响,就会产生轻微的断裂,形成所谓的“节理”。这种垂直的节理,在流水的长年累月的溶解和侵蚀下,就逐渐地扩大、延长。而岩层底部质地松软的页岩,也就逐渐侵蚀而去,成为扁浅的岩洞。于是,三洞并列,一线天的自然景观就出现了。
  顺着蜿蜒崎岖的山路,上上下下,眼前又出现了一个和大王峰极其相似山脉,到了这个山门前我已经筋疲力尽了,这座上不能在放弃了!我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,假装趔趄了一下,说脚扭了,但我还想上山,同学很无奈的互相看看,我们谁能背你啊?怎么办?我说坐轿上山,顾来了一顶轿子,谈好价格,我对轿夫抱歉的笑笑,就坐着上山了。那一路上回头率杠杠的,有人说好享福啊!也有人问害怕么?也有人说很爽吧!不管他们说什么,我统统报以微笑。
  一路上轿夫不停的讲解,时不时的停下来让我拍照,看着两个轿夫艰难的走在四壁陡峭,屹然独耸的登山的路径上,其道路宛转曲折,仿佛是一架登天的天梯非常艰险。我小心地问师傅行吗?轿夫说:放心吧我们抬过200斤重的胖子,你才哪到哪啊!你坐稳当就行了,我知道师傅也就是安慰我才那么说的。到了一个轿子不能走的地方,我下轿步行,只见岩下向前伸出一块小平台,看上去就像一条小船的舱面甲板,这就是虎啸八景之一的"不浪舟"。我只顾看景脚下一滑就单膝跪地,又伤到了膝盖,后面上来的游客很热请的把我扶起来,就在这个上覆危崖,下临绝壑的驻真洞,我又感受了一把浓浓的爱意。
  向前行至一座石门,就是虎啸八景之一的"普门兜" ,意为慈航观世音普度众生之门。有一尊手托如意的观世音菩萨岩雕,建于1994年。雕像高十余米,依岩倾俯,端庄慈祥。我就在这里停下来了。这里岩壁斜覆,山溪回流,地势既高敞,又幽深。所建房屋,不施片瓦,风雨不侵。夜晚身居屋内,抬头可见星月,侧耳可闻水声,仿佛"置身星月上,濯魄水云中"。
   接下来下山吃饭,据说还有一个景点,费用较高,协商中!
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tlsf.cn/sanwen/2097.html

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