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上诵读,就爱上了文字里的江南,诵读了许多江南的文字,如《醉忆江南》,“”乌篷船,听雨眠,一蓑烟雨枕江南。”又如《水墨江南》:“一折纸上勾勒的墨线,化作烟...
五、诗意江南
爱上诵读,就爱上了文字里的江南,诵读了许多江南的文字,如《醉忆江南》,“”乌篷船,听雨眠,一蓑烟雨枕江南。”又如《水墨江南》:“一折纸上勾勒的墨线,化作烟雨中缭绕的炊烟,水墨江南一眼梦千年,古道老街寻你几百遍”。
江南,就是一个如诗如画的人间仙境。
古有乾隆六下江南,传下许多佳话,今有秋雨先生游历江南,写下《江南小镇》。似乎,文章少了一些苦旅的味道,一种少有的恬静与闲适在文字里浅吟低唱。又仿佛,在江南,连痛苦都变成了云淡风轻。
江南似乎没有敦煌、山西、四川那么悲壮的历史,它只是朴实低调的在历史的烟雨中缓缓行走,孰不知,只有承受过大发达,大富裕,大冤屈,大悲苦的人,才会走出这样大彻大悟的步伐。
于是我更相信,不是所有的苦难都写在脸上,懂得进退,才能走得更远。
先生说,“一直想写这个题目,但又难以下笔,江南小镇太多了,一一拆散了看,哪一个都算不上重大名胜,但是如果全都躲开了,那就躲开了中国文化的一个生态秘密,非常可惜。”
我读完先生的这篇文章,再回头领悟这句,又有了新的认知。哪怕只是沧海一粟,也是宇宙的一部分,不可分离。人生的大悲苦磨砺我们的意志,但生活更多的是看似简单寻常的柴米油盐,平静、平凡、平安。
再读江南,我在文字里欣赏如诗如画的江南,再看生活,在一粥一饭一盏茶里品味幸福。
六、故乡,灵魂的皈依
《故乡》是秋雨先生在本书中着墨最多的一篇,可见故乡在先生心中的份量。洋洋洒洒的文字,记录了先生对故乡的印象,故乡的名人名事及著名的遗迹,也阐述了先生对故乡难以名状的情怀:在外面无休止的想念,回去,却找不到一个可以接纳自己吃饭歇脚的人家。
对许多游子而言,故乡是梦里清晰的记得,醒来却陌生的地方,离家的时间越长,越想念,越陌生,这种矛盾撕扯着他们的心理,想忘不能忘,想亲近又不知如何亲近,生生作疼。
多少人功成名就想回故乡,多少人疲惫不堪想回故乡,故乡是灵魂的根,是精神的魂,心里没有故乡的人注定是漂泊的,这种漂泊,直至闭上眼睛,离开人世,他的魂魄仍在苦苦寻找回乡的归途。
而对故乡,我们又了解多少呢?著名的阳明医院,先生打小就认为是“养命医院”,小时候三天两头去玩耍的上林湖,竟然在多年后,在异国他乡的日本,方知这里竟是举世罕见的露天青瓷博物馆。
读到这里,我笑了,故乡是这么亲切,又这么神秘,它究竟还有多少我们不知道的秘密?
今年我读《王定安》,才知,这不仅是一位重要的名人,还是我们这个地方的名人,还有雷思霈,我与他同姓,也不知他也是我们这里的一位名人。他的名声及成就不如王定安响亮,但也是一位颇有才干的人。我汗颜,我对故乡又了解多少呢?
其实,重回故乡,也是一次重新认识故乡的旅程。
从故乡启航,最终又回到故乡,从起点到原点,生命的一次轮回。可还有多少人找不到回故乡的路,他把故乡丢失了,故乡把他弄丢了,泪两行,心黯殇。故乡成了异乡,异乡却成了故乡。
也许对一个游子而言,回故乡只是为了找寻自己的根,让心灵有个停泊的港湾,给自己的灵魂找一方厚实的乐土。
所以,自古到今,才有那么多的人,一生走在回故乡的路上,他们把乡愁放在心里最隐秘的角落,从不曾忘记,只是,在某一时刻,它们被一场思乡的雨淋湿,拿出来翻晒,就再也关不住乡愁的大门。